2023年11月4日-5日,由江苏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南京大学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联合承办的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学科交叉视野下的现代地球科学 ”学术创新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师生代表、线上参会人员52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江苏省地质学会驻会领导、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黄克蓉,江苏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姚圣根,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陆现彩,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小林等出席了开幕式。
江苏省地质学会驻会领导、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黄克蓉在致辞中提到,本次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顺利召开,来自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年轻地质学者们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地质科学的最新成果、推动地质学科的蓬勃发展,是江苏省地质学界的一大盛事。她衷心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助力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强高校与江苏地勘单位的科技与人才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地球科学向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常务副院长周济林首先致辞,他指出,现代地球科学正迈向“深空、深地、深时、深海”研究的新阶段,新阶段需要新视野与新方法,同时充分肯定了学科交叉对于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他希望参会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收获知识、提升水平。
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陆现彩,向大力支持本次论坛的各单位领导、参会人员以及论坛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他谈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学科交叉同创新紧密相连,无论从国家导向、还是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来看,学科交叉都是重要的着力点,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出新想法、新创意、新成果!
本次论坛共有三个特邀报告和41个学术报告,围绕战略矿产资源、碳循环与碳中和、深地探测和深地科学、地球宜居性与行星科学等领域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专家报告中,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瑾教授提出了通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措施,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中的边坡修复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阳教授介绍了全球变暖下的台风活动状况,提出通过沉积状况提取长时间尺度风暴信息,研究了小冰期的台风活动规律以及关键气候控制机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葛荣峰教授提出了通过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来研究早期大陆的形成、板块构造的启动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并首次提出了锆石氧逸度-湿度计。
学生报告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汪涛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先彦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黄昕教授、河海大学海洋学院王毛毛教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黄蕾教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曹晓斌教授担任评委。现场过程中,报告内容亮点十足,创新大胆的科研思维、扎实严谨的实验设计、独树一帜的见解观点无不展现着报告人较高的科研水平以及解决国家需求和基础科学关键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问环节,评委向报告人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不少参会者彼此建立了联系,以便日后更好地交流。论坛结束后,由评委嘉宾为报告研究生进行评奖并颁发了奖状。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青年地质学子的深入交流,为青年学生拓展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一次宝贵机会,这也是江苏省地质学会联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继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地球系统与自然资源”学术创新论坛、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双碳目标下地球科学的机遇与挑战”学术创新论坛之后第三次举办省级研究生学术活动,也是我省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