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 聚焦服务 努力开创地质学会工作新局面

2020-08-10 0

各位理事、同志们:

2016年,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及省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地质学会、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及广大会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学会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目标和省科协推进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围绕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聚力创新,聚焦服务,圆满完成了理事会制定的工作目标,在推动全省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2016年学会工作情况及2017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2016年学会主要工作回顾

 

一、紧密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的学术交流活动的特点是,瞄准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赋予地质科学研究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如地热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东南地区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新技术、两岸地质界共同感兴趣的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建设问题,以及地质学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等议题组织相应的研讨会与交流互访。

1、积极协办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加强与同行间的交流

201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由安徽省地质学会承办。江苏省地质学会组织了各理事单位13篇优秀论文编入论坛论文集,组织了理事单位科技人员参会。江苏油田郑开富高工代表江苏作了《扬州凤凰1号热储特征与开发利用前景》的大会交流发言。江苏省地质学会还特别向安徽省地质学会推荐并邀请台湾省应用地质技师公会代表参加华东地质科技论坛。会议召开前,台湾代表团前来南京商讨合作事宜,双方进行了座谈。

在论坛期间的各省市秘书长会议上,江苏代表建议今后地质科技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轮空年举办学会工作研讨会,以交流各省地质学会工作的经验,此建议获得一致同意,江苏省地质学会被推选举为2017年度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主办方,上海市地质学会将举办2018年度“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地质科技论坛”。

2、针对江苏加强节能减排、利用清洁能源的要求,主办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


为了顺应国家强调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发展的大趋势,江苏省地质学会于2016年4月主办了“江苏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邀请了国内顶尖的地热研究专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汪集旸和庞忠和研究员,分别做了《地热理应在雾霾治理和南方供暖制冷中发挥更大作用》和《我国大型岩溶热储开发利用兼论雄县模式》的学术报告,两位专家指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必须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线,不可偏废;江苏地热开发方兴未艾,要转变开发利用结构,提升档次,提高能源利用率;江苏地热开发要抓重点,做好投资规划,要地表地下结合,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小洋口模式”,真正把地热资源当做能源加以开发利用。

省地调院、省地勘局、南京地调中心、江苏油田和扬州市地质学会的地热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做了交流发言。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市局代表,以及全省地勘、石油、煤炭、有色地勘局代表出席了研讨会。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认识到,要更好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经验,加强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要提升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应当实现地热资源的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实行保护性开采,对地热尾水进行回灌,维持地热资源开采的动态平衡,保护好地质环境。



3、保持两岸科技交流势头,组织赴台加深两岸地学界的沟通与交流

在省科协支持下,我会2016年连续第三年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在整个培训、交流和地质考察活动中,考察团严格执行省科协要求,按计划有序进行相关交流、考察,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次参访加深了对台湾地质构造和地震地质条件的认识,增进了与台湾同行对彼此感兴趣的地质问题的了解,全面了解了台湾在地质资源利用、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同时考察团还向省科协和理事会提出了建议:一是开展相关的深度学术交流,包括地热与浅层地温能的开发与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地下水、城市地质以及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等;二是学习借鉴台湾对地质资源保护、发掘,地质公园建设的有益做法;三是学习和借鉴台湾地质同行对台湾岛的地表地质构造、孕震特征和致灾效应的研究成果。

4、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联合举办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与专业研讨活动

    2016年9月,经江苏和甘肃省地质学会发起,由甘肃、江苏、安徽、四川、贵州和山东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学会工作研讨会暨地质科技期刊编辑学术沙龙”在兰州举行,会议目的是交流省级学会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学会科技创新工作能力,应对学会改革、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形势。秘书处和《地质学刊》编辑部等来自六省的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期刊编辑部主任、编辑参加了会议。

各省的学会秘书长分别介绍了本省学会的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对新形势下做好学会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郝梓国在会上作了《办好科技期刊、促进学会发展》学术报告,他从科技期刊发展历史、科技期刊的作用、科技期刊的重要意义和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五个方面,全面讲述了如何办好地质科技期刊的途径。《地质学刊》、《四川地质学报》、《安徽地质》、《甘肃地质》、《贵州地质》以及《山东国土资源》编辑部主任分别作了发言,交流了各自刊物的办刊特色和办刊经验。

5组织完成省科技志地质词条编撰工作

根据省科协要求,我会承担并组织南京大学地科院、南京地调中心和省地调院专家学者编写第二轮《江苏省志·科学技术志》第六节“地质学”词条编纂工作。秘书处对词条包括的综合地质、构造地质、水工环地质和矿产资源词条进行了审定,并提交省科协。这也是我会第二次承担省科学技术志词条的编撰工作。

6、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年会

作为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质信息专委会的合作伙伴,我会组织理事单位江苏省地调院、《地质学刊》编辑部等代表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江苏代表聆听了大会主题报告大会和五个分会场的学术交流报告,从中了解了当今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研究的最新进展。《地质学刊》作为中国地质学会数学与地学信息专委会会刊分发每个与会代表,受到代表们的称赞。

二、充分发挥学会各专委会作用,专委会活动扎实有效

省地质学会历来十分重视发挥学会各专委会的作用,促进专委会开展各具特色的学术活动,收到明显成效。

1、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参与主办江苏省古生物学会2016学术年会

江苏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了江苏省古生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此次会议规模较大,共有来自11所高校,11个专业研究机构,8个生产企业单位的近百人参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52篇,并有26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展示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内容涉及系统古生物学、演化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能源地层学等众多领域,对推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发展,以及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都有重要的意义。

2水文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协办第二届“地下水科学青年论坛”

该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倡议,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江苏省地质学会水文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协办。江苏省地质学会水文水资源专委会主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吉春教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的熊巨华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顾问。会议由江苏省地质学会水文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剑锋主持。与会地下水科学研究青年学者,围绕地下水研究方面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展开了“地下水污染过程和修复”、“区域水文地质”、“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不确定性”等专题的学术研讨。      

本次论坛,实现了青年学者与同行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者的面对面交流,是对基金申请、基金资助项目科研工作的一次深入研讨。论坛号召广大地下水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积极申请基金,以促进我国地下水科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三、突出学会工作重点,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一年,我会在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建设,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的新的尝试,取得了成绩。

1积极建言献策,组织专家参与南京汤山地质旅游文化周的论证工作

根据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要求对以鲁迅为名建立地质文化旅游节进行专家论证。省地质学会非常慎重,广泛征求了国内地质学史研究专家的意见,最终对鲁迅南京地质求知的经历,以及设立地质文化旅游节做出了正确的表述。

在由南京市国土资源局主持召开的地质旅游文化节专家论证会上,我会推荐的九名专家和市政府有关处室及汤山旅游管委会等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应实事求是评价鲁迅与地质学的关系,可将鲁迅先生南京地质求知过程作为地质科普宣传的一部分内容。考虑到南京汤山是中国地质学摇篮,一大批地学大师在此工作过,结合南京方山-汤山国家地质公园,改为设立南京汤山旅游文化周较好。建议在汤山镇古泉街道建设地质广场,竖立地质大师群雕和鲁迅雕像。

2、主动为泰兴市丁文江诞辰纪念活动出谋划策

2017年是我国地质学创始人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泰兴市政府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泰兴市政府和政协向省有关地勘单位、省地质学会发出了请求,要求中国地质学会、江苏省地勘部门和省地质学会对纪念馆扩建工作提供史料、矿石标本等技术帮助。针对地方政府的要求,我会积极主动的介入此项工作,向中国地质学会主要领导汇报,要求总会在地学史史料、聘请专家、共同举办活动和征集标本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提出向泰兴黄桥丁文江纪念馆提供丁文江先生生前工作过矿山、矿区矿石标本的建议,并很快选定一批矿山企业,通过向有关省地质学会发函等方式,求得当地学会与矿山企业的支持,我会与南京地质博物馆一道,先后奔赴云南、湖南和山东等地,在中国地质学会领导和当地学会大力支持下,确保了总会与泰兴市政府的畅通沟通,圆满完成了矿石采样任务;秘书处积极参与并组织省地调院科技人员协助泰兴市委宣传部纪念丁文江先生专题片——《天下你我应识君》摄制组在南京外景地的拍摄工作,同时还向泰兴方面提供了一批丁文江先生史料,确保了丁文江纪念馆扩建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校会业务合作,开拓学会服务新途径

由省科协批准成立、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省煤炭地质局与南京工程职业高等学校组建的科技服务站,一直是学会着力支持的重点。2016年9月份,学会秘书处与南京工程职业高等学校院系领导,就江苏省地质学会与南京工程职业高等学校加强合作事宜举行了座谈。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迫切要求地质学会在教师加入地质学会、专业培训、教师发表论文,以及帮助学生野外实习、举办针对性的科普讲座和地质夏令营等方面给与支持。学会秘书处介绍了下半年学会即将举办的活动及要参加的全国性的及全省性的学术会议的情况,表示将依托省科协批准成立的科技服务站等平台,满足学校提出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专业合作。经过商讨,校会双方就有关事项达成一致:学会计划针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对新生、老生各做一次针对性的科普讲座,介绍江苏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概况,以及最新的地质勘查进展,让学生们对江苏地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教师培训提供专家授课;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教师及学生参加野外实习;积极推荐学校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和省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了解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4、《地质学刊》全面提升办刊质量,争创核心期刊

《地质学刊》的办刊工作步入稳定发展上升轨道。2016年度,《地质学刊》出版正刊4期,载文98篇、714页。与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合作,出版第3期《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辑,交付给“第15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会务组,作为大会材料分发代表。

  积极约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本刊组稿、撰稿,争取优质稿源,在本刊历史上首年度征集到高质量的英文论文3篇。目前学刊的优质稿源比较充足,论文的遴选有了较大的余地。与往年相比,2016年载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编辑部积极联系并邀请到一批知名的行业专家学者加入本刊编委会,首次邀请到3位外籍编委,充实了编委会的业务实力,听取编委们对办好本刊的意见,请他们帮助提升本刊的知名度。

编辑部还建立了《地质学刊》专家微信群,邀请到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40名知名的地质专家入群,指导办刊工作。

地质学刊2015年度的各项指标又有提高,复合影响因子升至0.667, 5年复合影响因子0.691(中国知网CNKI统计年报2016版);在各大数据库的网上发行量及论文下载量均在逐年稳步增长,订户扩大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

四、科普工作呈现新特点,服务社会公众更加切合实际

江苏省地质学会的科普工作,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南京地质博物馆、常州城东小学等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为主阵地,将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纳入地球日、科普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广场咨询、科普讲座、联合教学、青少年互动、摄影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创作了高质量的地学科普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创新形式,展示成果

省地质学会科普委、南京地质博物馆利用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在开展广场咨询、摄影比赛、联合野外教学等方面广泛开展各种科普活动。2016年还将这些活动加以拓展,设计了征集“绿色生活小妙招”、手绘“精品标本”等新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和参与;组织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步明城墙活动”为650周岁的南京明城墙申遗助力;地球日期间制作了专题展板向市民宣传地球科学知识,展示以学会理事单位为主的地质专家团队取得的江苏地质工作新成果;积极参与省市科协、市科协主办的科普周、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展示矿物标本,提供科普咨询,向市民发放科普宣传品。

2、整合资源,激发兴趣

响应省科协“百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进百校”、“百名科普志愿者服务团进社区”和南京市科协“南京科普报告进校园”等活动要求,省地质学会与南京地质博物馆联合创建并不断充实了地学科普专家库,邀请行业内科普专家加入公益科普讲座团队,组织了《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资源》、《防震减灾意识为先》、《走进江苏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地热》、《远古生物——恐龙》等“地学科普知识讲座”共9场。

“地学小课堂”是江苏省地质学会和南京地质博物馆精心打造的贴近公众的科普日长效品牌活动。在博物馆内开设的地学小课堂内容丰富,知识点覆盖面广,9月,围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的活动主题,和南京日报共同举办“地学小课堂——多彩的矿物(矿物填色)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引导观察和在明信片上填绘矿物颜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符合青少年学习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会校合作、馆校联合,加强素质教育

省地质学会联合南京地质博物馆,与南京逸仙小学、南师附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滁州学院等省内外各所学校保持长期联系,定期接待校方组织的参观、实习团队,协助校方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内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同时,也为学会科普创新基地所在的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等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优先向学校推荐优秀科普作品和科普讲座等科普资源,根据学校教学目标、课程安排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在地球日期间,联合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举办“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科幻画、手抄报比赛,由省地调院专家为孩子们讲述《新型能源——地热能》,介绍江苏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宣传节约集约、绿色发展的理念,学会提供了比赛奖品,并向城东小学和常州地学会赠送了新出版的珠宝玉石科普图书;与南京地调中心、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参观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和部重点实验室,学习仪器操作方法,由专家学者带领学生前往汤山野外考察南京地区经典地层剖面。同时为该校地质专业学生提供志愿服务与实习平台。受南京市科协、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应用协会邀请,加入“南京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带领高淳区固城镇漕塘小学、紫东实验小学、南京市一中初中部的学生们一起参加《走进江苏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活动。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防灾减灾专题活动走进校园。此次活动由南京月苑第一小学领导主持,学会科普委秘书长和江苏省地震局专家分别代表所属学会向学校赠送了科普图书和光盘。省地震局专家受邀作了《防震减灾意识为先》的科普讲座,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互动问答和模拟演练活动,让二年级师生对地震基础知识、避震避险方法印象深刻。

科普周期间,学会科普创新基地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与南京地质博物馆联合开展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资源”专题科普活动。城东小学校长带领该校科普基地小讲解员前来参观实践。学会和博物馆邀请省地调院水勘中心专家结合水资源分布、环境地质问题、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和地下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等实际工作情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做了专题讲座。

6月,承办南京师大附中“创意无限·智领未来”2016年科技文化节“宝石鉴赏”分会场,展示精美矿物、化石标本,发放宣传册,现场解答和鉴定,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4、科普惠民,服务社区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江苏省地质学会科普委、南京地质博物馆主动联系街道和社区,邀请辖区内学校、社区居民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科普周期间,市科协编制的科普宣传周活动指南也将玄武区科协、南京地质博物馆、社区共同组织的参观活动列为子项目之一。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期间,还邀请了珠宝检测鉴定专家携带专业珠宝检测仪器走进富贵山社区,现场向市民提供科普咨询、免费鉴定服务,介绍珠宝鉴赏相关知识。

5、开展专题科普工作

行业内交流。我会科普委和南京地质博物馆派员参加第四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科普高峰论坛、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国土资源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国土资源科普讲解能力提升培训班、南京市第二届科普教育基地发展论坛等业内交流活动;参加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地质资源博物馆专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为江苏省科普场馆行业准则和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定提供建议和意见;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学会科普委还在首届江苏省博物馆馆长大会上作了题为《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展示国土资源文化》的交流发言,宣传展示学会和博物馆多年来的科普工作;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以省地质学会和省土地学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第三批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基地进行中期评估,对完善实验室工作提出了建议。在这些活动中,地质学会的专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加地调百年专题活动。11月10日,省地质学会和学会科普委工作人员应邀出席了中国地质图书馆100年暨章鸿钊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期间还专程参观了在中国地调局举办的“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 纪念中国地质图书馆百年 章鸿钊实物展”,接受了中国地调局、中国地质图书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赠送的百年地调史纲、百年画卷、章鸿钊画传、章鸿钊文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等资料。省地质学会、南京地质博物馆技术人员和部分在京地质前辈子女还参观了民国时期的地质遗迹----北京协和医学院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旧址,沙滩北京大学红楼地质系旧址和兵马司胡同地质调查所旧址。

11月16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南京寻根”系列活动,在原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珠江路700号举行。省地质学会积极配合省地调院做好寻根活动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学会秘书处和科普委同志全程参与此次活动,为完成活动宣传材料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素材,并在邀请专家、甄别历史史料、宣传汇报材料审稿和布置现场等方面为确保活动顺利举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积极扩大地学科普的社会传播

世界地球日、科普周、全国科普日期间,学会秘书处、科普委、南京地质博物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活动信息,开展科普活动宣传。

我会科普委承担了省厅网站上世界地球日专题网页的相关内容编写和图片收集工作。

省地质学会举办的第三届“美丽的地球风光”摄影比赛参与者众多,获奖作品被多家媒体转载,广受好评。

中国国土资源报、南京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也就主题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南京日报成长周刊还专题报道了“防灾减灾”、“地调百年”和地学小课堂等特色活动。

中国地质学会和省市科协网站宣传报道了我会各项科普活动及场馆信息,市科协“南京科普游”APP连续推送了数条我会科普委和南京地质博物馆活动信息,省科普场馆协会网站也将活动方案公布方便市民查阅,参观团队如北安门社区党建等官方网站上也有专题报道。

2016年,学会科普委、南京地质博物馆参与撰写、出版了多种科普读物,如《符号江苏·口袋本—南京雨花石》、《科学博物馆·雨花石》、《绚丽多彩的宝石世界:天然珠宝玉石科普知识百问》等,分别赠送给有关单位、社区和学校。我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研究员领衔撰写的科普图书《远古的辉煌——生物大辐射》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冯伟民组织撰写的“远古生命的探索”丛书系列之一,也是业已出版的《远古的灾难——生物大灭绝》的姐妹篇。在已出版的丛书中,《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荣获2014年国家进步二等奖;学会科普委副主任周晓丹作为主要作者编写的《远古的遗迹-南京国家地质公园》一书荣获2016年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一等奖、第29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7月下旬,学会组团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因组织有力,表现突出,江苏全体营员获得优秀营员称号,潘玥同学获得优秀小论文奖,江苏省地质学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五、围绕创建一流学会目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创建一流学会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在人才举荐、制度建设、吸收新会员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学会党的工作得到加强。根据省科协关于新一轮提升学会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的要求,经挂靠单位省地调院党委批准,省地质学会成立了学会秘书处党支部,自此,学会党组织学习将以党支部为单位举行。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专题学习会上,党员们学习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大家针对学习重点进行了发言讨论,认为治国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学会的工作也必须严格遵循从严治党的要求,将党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于整个学会工作过程,确保学会工作更加好的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积极开展人才举荐活动。每年的人才举荐是学会工作重点之一,通过积极举荐人才,营造科技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科学氛围,同时也为有关会员单位推荐和储备有识之士,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6年,江苏省地质学会推荐的三名优秀青年地质专家景山、陈宗念、居维伟荣获中国地质学会评选的第二届 “ 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江苏这三位“金罗盘奖”获奖者均来自地质勘探野外一线,在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下,他们在地质理论探索和地质找矿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江苏地质工作者树立了学习榜样。

大力发展新会员。过去的一年,我会在发展新会员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发展了华东有色地勘局、省国土资源厅等理事单位194名新会员。

完善了一批规章制度。根据中央对科技社团发展的规划,省科协对省级学会正规化、专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会秘书处对照要求,对已有的一些学会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同时还制定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如学会会议制度、学会外事工作条例等。已建立的学会规章制度已有23项,使得学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学会多项工作受到表彰。在江苏省科协召开“2016年度全省科协系统工作总结通报会”上,江苏省地质学会获得省科协2016年度先进省级学会称号。 

在最近召开的 中国地质学会分支机构和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地质学会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6年度工作优秀奖和社会化服务、科普先进和信息化工作先进三个单项奖,黄倩同志获得了中国地质学会2016年度优秀通讯员的称号。

学会科普委秘书长、南京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陈彦瑾荣获江苏省科协等9家单位联合颁发的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我会科普委多名青年科普骨干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优秀会员、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个人、梅园新村街道优秀志愿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六、学会财务收支管理情况

2016年学会全年收入共计:880240.16元,其中:会费收入340000元;其他收入340240.16元(其中峨嵋路房租320000元,省科协科普周奖补3000元);政府补贴收入(省厅地球日经费)200000元。

全年支出共计:872709.36元,其中会议、学术交流活动等业务支出171394元;办公、差旅、车辆、折旧、聘用人员工资等管理费用307342.88元;其他支出245312.68元(支付中国地质学会房租198000元);筹资费用75元;地球日项目148584.8元。

本年度学会经费结余7530.8元,收支基本平衡。

 

2017年主要工作计划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同时也是全面落实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实行“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学会工作的要求,根据省科协十三五科技发展纲要,围绕江苏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聚力创新中找准定位,在履职尽责中奋发有为,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突破,不断把地质学会工作推向前进。要充分发挥学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与兄弟学会和部门,以及海内外地学同行的合作,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会科技服务创新能力,在促进矿地融合中,着力为地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继续依托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创新和深化地质科学普及,着力为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服务;建好用好科技智库,发挥科技人才智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着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坚持人才为本,着力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学会综合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各项人才举荐等工作。做好人才举荐等各项工作。

一、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和活跃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地质学术气氛,是学会基础性工

作。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开展学术研讨,特别是加强新兴、前沿和重点学科学术交流,

1、举办“农业地质资源开发与绿色GDP----矿地融合新路径探索学术研讨会”。针对当前生态绿色农业和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展示江苏农业地质资源调查和开发成果,召开“农业地质资源开发与绿色GDP----矿地融合新路径探索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农业地质、土壤修复治理专家讲课;省内地勘单位交流农业地质资源开发和土壤修复治理的经验;国内外知名土壤修复企业介绍当前国内外土壤修复治理方面的最新技术进步;宜兴市富硒土壤及其经济作物、土壤修复治理现场考察观摩。

2、举办“从大陆边缘到洋中脊:构造、成矿与资源开发”青年科技论坛。由江苏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提议,得到浙江省地质学会青工委积极响应。今年将举办“从大陆边缘到洋中脊:构造、成矿与资源开发”青年科技论坛,研讨有关于大陆边缘、海洋构造与成矿、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热点问题,交流江浙两省青年地质、海洋地质工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

3、培育新兴地学科技人才,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第三届南京地学研究生论坛。论坛将面向南京高校地学研究生,展开学术讨论与交流,旨在促进研究生跨专业、跨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4、办好专委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今年地质资料、岩土工程、基础地质、探矿工程、地质勘查、实验测试七个专业委员会将按计划开展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秘书处将提前介入,事先与专委会负责人共同商议,落实有关会议议题和人员组织等问题,做好召开相应会议的准备工作,提高专委会学术交流活动的务实性。

5、参加中国地质学会等举办的学术年会等活动。今年10月,中国地质学会将举办2017年度学术年会,届时将设置众多分会场,我会将组织各理事单位选送优秀论文和科技人员参会;与我会合作办刊的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会和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委会也将举办学术年会,我会将组织《地质学刊》编辑部和各理事单位科技人员参会;由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山东省、甘肃省和广西省地质学会发起的省级地质期刊联盟今年将在山东省举办地质期刊业务研讨会,届时我会将组织《地质学刊》编辑部赴会研讨。

6、加强两岸学术往来,继续组织赴台学术交流。在去年与台湾应用地质技师公会达成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识的基础上,今年四月将再次组织学会理事单位赴台学术交流,拟与台湾应用地质技师公会、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等地学单位,就清洁能源、地质公园建设、基础地质研究主题进行交流;准备接待台湾应用地质技师公会第二次赴大陆学术交流团。

二、落实江苏省科普工作计划纲要,创造性的做好地学科普宣传

地学科普工作是省地质学会一项特色性工作,也是地质科学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工作。今年学会的地质科普工作要继续做深做细,做出特色来。

1、做好“4.22”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工作。地球日宣传是学会的一项传统工作,也是省厅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广泛发动地学爱好者和志愿者投身这项活动中去。要依托南京地质博物馆等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努力创新形式,讲求实效,服务群众,扩大影响,按省厅要求继续把“4.22”世界地球日宣传工作做得更好。

2、举办第四届“美丽的地球风光摄影大赛”,在省厅、学会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广泛宣传获奖作品;

3、继续联合兄弟学会、协会做好全国科普周、省科普周及全国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博物馆日系列宣传工作;

4、巩固和扩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地学科普基地,与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省科协批准科技服务站所在地)、江都永安小学、常州城东小学、等大中小学,梅园街道等社区,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的科普宣讲和展览。

三、关心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 ,进一步做好人才举荐工作

1、按照中国地质学会要求,做好中国地质学会两院院士、金银锤奖、黄汲青奖以及金罗盘奖的推荐申报工作;

2、继续做好2017年度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申报推荐工作;

3、做好2017年度江苏省地质学会学会工作积极分子以及江苏省地质学会学会工作先进单位的推荐工作;

四、进一步做好提升学会科技服务创新能力建设

1、为省科协批准的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与省煤炭局共建的科技服务站做好针对性的服务工作,确保并落实有关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合作、师生野外实习、培训地质教师、学生地学科普讲座、建设软件评测实验室等协议和议题的完成和落实;

2、为会员单位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共同努力培育,将2013年地质学会挂牌成立的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院协同创新基地提升成为省科协认定的协同创新基地;在理事单位支持下,在南京地调中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东有色地勘局和南京大学等单位发展一批年轻的新会员。

3、2017年将向省科协申报首席专家(工程师)2-3人,科技服务站1-2个。

4、通过扎实的工作业绩,争取进入省科协综合示范学会行列;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地质学会重要工作的学术交流和地学科普工作,力争今年成为省科协认定的特色省级学会。

5、继续做好《地质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2017年要求申报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力争再上一个台阶。

五、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贯彻厅党组2017年工作部署,力求以较宽的视野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和指导学会工作。落实为主体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环境。

2、加强对兄弟地质学会的交流,认真主办“第一届华东六省一市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

根据工作安排,省地质学会将主办华东六省一市地质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此次会议,汲取兄弟学会办会的长处,促进江苏地质学会工作的新进步。

3、进一步完善学会制度建设

我会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今年秘书处将对照省科协对省级学会年度考核指标要求,进一步改进学会工作制度建设的不足之处。要在省地质学会网站上,开通新会员申请系统,为申请入会的地质科技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全面落实省科协对省级学会的各项要求,以更好的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会员服务。

4、筹备召开第十一届理事会

我会第十届理事会于2013年1月产生,按章程规定任期为5年,2018年初将进行换届。我们要根据省民政厅、省科协要求,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有关部门,充分做好换届的各项工作,确保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位理事,同志们,

2017年省地质学会工作已经明确,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省国土资源厅、省科协的领导下,在各理事单位、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聚精会神、齐心聚力,充分发挥学会科技社团的作用,扎实推进学会各项工作,以地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优异成绩,为服务支撑“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新贡献,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陶培荣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