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至9日,由江苏省地质学会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文斌教授带队,包括南京大学张庆龙教授,专委会委员解国爱博士等一行10余人到淮南煤矿进行矿田构造观察。此行先后考察了淮南顾桥煤矿、新庄孜煤矿、八公山地质博物馆和舜耕推覆构造。通过地表和井下实际观察,了解了矿区煤层顶压、底凸现象、顶底板“穿刺”和煤层分叉现象、煤层剥蚀现象、煤层超覆叠层、增厚或薄化现象、波状起伏折曲现象等。重点了解了不同区域、不同层位、不同岩性的褶曲形态,倒转方向,枢纽方位,精密程度,组合特点,断裂带的组成,断层面的特点、类型、产状方位、落差大小、切割关系以及节理、擦痕、阶步发育特征与分布情况,分析多种构造的组合特征。
淮南煤田沿淮河东西向展布于八公山、舜耕山之北麓及淮河之南, 全隐伏于广阔平原之下。东西长约200km, 南北宽约20km, 远景储量达数百亿吨, 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淮南煤田现代地质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进展,是在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纪结晶岩系构成的推覆岩席之下,找到的可观的晚古生代煤炭资源,为华北板块南部推覆构造研究与推覆体下找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淮南煤田的发现应归功于时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处长谢家荣,1946 年6月谢老在淮南煤矿局地质工程师柴登榜先生陪同下,乘一辆美制吉普车,自东向西沿山之北麓以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之方式进行踏勘,沿途所见舜耕山北麓出露均为陡倾直立或倒转的寒武纪及奥陶纪灰岩,但至八公山一带,地层走向及山势均由东西向转为北西向, 且倾角变缓, 不过始终未见较新地层出露。时值仲夏, 正是“端阳过了炎威乍”的季节, 加之山路崎岖, 颠簸劳顿, 大家就席地而坐, 小憩片刻。打开图纸, 找出此点, 乃是朱家大洼( 即现今新庄孜矿附近)。树荫之下, 微风送爽, 大家喝几口水, 喘了口气。柴老此时环顾四周, 忽见稍偏上坡处有一小溪, 流水淙淙, 似有基岩露头。柴老便走近仔细观察, 令他惊奇的是, 此处不仅是灰岩露头, 且含有许多纺锤虫(蜓科)化石, 岩石被溪水冲刷得很洁净。谢老也跑过来观看,原来是华北晚石炭世的纺锤虫化石。谢老兴奋地带有上海口音地大喊: “啊! 太好了,我们脚下就是太原组了!”柴老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他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说:“这是新发现啊!”。接着在此处打钻见煤共25层,大于1m厚者10层,最厚达7m,且地层产状稳定平缓,谢老推断:煤系极有可能顺走向、倾向延伸而展布于平原之下,后经钻孔验证其推断的正确性。淮南西部新煤田的发现具有中国煤田地质学史的划时代意义, 也从此掀开了淮南煤田推覆体下找煤的新篇章。
顾桥煤矿处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部,2007年4月28全面投产,建设规模1000万吨,堪称为“亚洲第一矿”,在顾桥井下实地观察了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典型的发育在煤层中的构造。新庄孜煤矿处于舜耕推覆构造和阜凤推覆构造之间的块体,属于构造较为复杂类型的矿井,瓦斯含量高,该矿采取瓦斯抽排供周边居民使用,变害为宝。
考察中,专委会成员与煤矿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讨论,双方均并表示今后要加强科研单位与煤矿的科研合作。就煤田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问题,专委会成员与顾桥煤矿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专委会成员与顾桥煤矿地质总工程师孙兴平下井前合影留念
参观淮南八公山地质博物馆
舜耕山推覆构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