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学会前身是中国地质学会南京分会。1951年4月,中国地质学会迁往北京,于是南京分会随之成立,会员70余人。分会负责人为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侯德封调北京后,分会理事长为南京大学教授陈旭。

省地质学会于1961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第一届理事会由21人组成,省地质局局长杨逸麟任理事长,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徐克勤教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敬之研究员任副理事长。1962年1月3日召开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建立地质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原料、水文工程地质、物理探矿、探矿工程等6个专业组,以统领各专业学术活动。1963年4月17日,增补华东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朱夏为副理事长。到1964年12月学会共有会员394人。

1965年12月17日至21日,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地质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由理事21人组成。省地质局副局长宋云龙任理事长,徐克勤、朱夏、业治铮、杨敬之任副理事长。1966年2月8日,召开二届一次理事会,确定将由江苏省地矿局编印的《江苏地质简况》改为与学会合编的不定期会刊。接受新会员58人。

因“文化大革命”影响,省地质学会停止活动达12年。1978年4月,受省科协委托,省地质学会恢复工作。恢复后的第二届理事会由54人组成。理事长为省地质局局长成西荣,副理事长为徐克勤、朱夏、业治铮、朱国承、杨敬之、周泰昕等。同年4月14日,在南京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会上传达了省科协关于恢复学会活动的有关指示,明确了学会的组成单位与领导单位,并决定部分单位增补理事及推荐秘书。5月8日召开学会秘书处工作会议研究学会今后工作,决定对老会员进行登记,制定发展新会员的条件,并成立古生物地层、岩矿(包括地球化学)、构造(包括地震地质)、矿床、地球物理、水文工程地质及第四纪地质、石油地质、实验地质、探矿工程、测绘与制图专业组领导各专业学术活动,此时,会员发展到1255人。

1980年6月11日至13日,在南京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传达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听取恢复学会以来的工作报告,举办学术报告,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6人组成,理事长周泰昕,副理事长徐克勤、杨敬之、业治铮、朱夏、任新华。三届一次理事会批准成立学术委员会和地质科普委员会。三届二次、三次、九次理事会共批准发展新会员522人。

1985年4月11日至13日,在南京举行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3人组成,理事长王瀛之,副理事长施央申、李文达,常务理事11人。同年10月5日,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科普教育委员会等11个专业工作机构,编印学会第一期会讯,1987年编印学会会讯第二期,新发展会员92人。至此,学会会员约1800人,会员的专业包括地矿、冶金、煤炭、石油、建材、化工、地震、环保、核工业以及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方面,成为颇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学会之一。

1989年11月27日至29日,在苏州举行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年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会由42人组成,理事长朱国承,副理事长胡受奚、钟特强、张文堂、李明玉、陆志刚。学会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学会下设科普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以及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矿产地质等15个专业委员会。会员总2318人。

1994年4月26日到27日,在无锡举行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会由47人组成,理事长朱国承、副理事长钟特强、李明玉、卢华夏、周济元、戎嘉余、张永康等。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科普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会、经费筹集与审查委员会为工作机构,设立矿床地质、工程地质等15个专业委员会,会员总数2792人。

1998年4月27日到28日,在镇江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学术年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会由85人组成,理事长朱国承,副理事长张永康、华仁民、李同保、杨方之、陈正宁、周志毅、钱基、褚桂棠。秘书处为常设办事机构,二个工作机构:科普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11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基础地质、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地球化学、矿产资源、地层古生物、能源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地质勘查技术、宝玉石、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员总数3242人。

2002年5月19日,在南京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第八届理事会由75人组成,理事长杨任远、常务副理事长刘聪,副理事长刘银春、沈敖祥、张大其、陈正宁、陈国栋、胡凯、袁晓军、侯建国、詹仁斌、缪林昌、潘正勤。秘书处为常设办事机构。二个工作机构:科普和青年工作委员会。11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季峻峰主任,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马东升主任,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张庆龙主任,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贺菊端主任、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朱锦旗主任、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邹松梅主任、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崔德庚主任、能源地质专业委员会刘伟主任、岩土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陈兴贤主任、地质勘察专业委员会刘震平主任、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詹仁斌主任。秘书长朱士鹏,副秘书长范广勤、王武元、汪迎平、张立公、王林棣、肖秋生、丁政、詹庚申、周传明、潘华良、施贵军、杨泉宁。会员总数3300人。

2007年10月17日,在南京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第九届理事会由113人组成。理事长陶培荣,常务副理事长刘聪,副理事长潘正勤、邵毅、陈国栋、邱增果、毛凤鸣、冯如进、张大其、袁晓军、王汝成、缪林昌、冯伟民。秘书处为常设办事机构,秘书长朱士鹏,副秘书长范广勤、杨泉宁、刘沈衡、汪迎平、李德华、李云翔、王武元、丁政、詹庚申、施贵军、潘华良、袁文伟、王林棣。二个工作机构,青年工作委员会陆现彩主任和科普专业委员会詹庚申主任。有15个专业委员会,矿产资源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刘震平主任、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郑锡泉主任、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倪红升主任、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邹松梅主任、测试专业委员会周康民主任、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廖启林主任、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陈兴贤主任、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舒良树主任、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马东升主任、能源地质专业委员会刘伟主任、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董永观主任、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冯伟民主任、地质资料管理专业委员会王传礼主任、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杨祝良主任、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潘树仁主任。会员总数1430人(因进行重新登记,所以会员人数减少)。

2013年1月16日,在南京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第十届理事会由179人组成。理事长陶培荣,副理事长潘正勤、刘聪、祖耀升、袁晓军、邱增果、曲亚军、方志雄、毛凤鸣、许建荣、刘建达、王汝成、冯伟民、朱锦旗。秘书处为常设办事机构,秘书长詹庚申,副秘书长崔娟、杨泉宁、刘沈衡、王武元、丁政、李云翔、吴加和、所颖萍、施贵军、袁文伟、周康民、陈杰、王林棣、朱士鹏。二个工作机构,青年工作委员会王勤主任,科普专业委员会章其华主任,14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地质勘察专业委员会陶源主任、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岳春山主任、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潘树仁主任、地质资料管理专业委员会邱祖林主任、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邹松梅主任,测试专业委员会肖荣基主任、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廖启林主任、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陈兴贤主任、矿产资源专业委员会董永观主任、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姜月华主任、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冯伟民主任、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朱文斌主任、水文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吴吉春主任、能源地质专业委员会杨贵祥主任。会员总数1670人。

自1978年地质学会恢复工作以来,学会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工作不断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学会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学术交流活动活跃,近年来,学会组织大型学术年会18次,交流论文1260多篇,与会人数近3000人。还举行了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如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全国性煤成气学术讨论会、环境水文地质学术讨论会、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遥感学术讨论会。中国第四纪自然环境学术讨论会,举办联办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9次。学术交流内容有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特征、长江中下游铜、铁、硫、金矿床的成矿机理,省内地质构造、铁铜铅锌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成矿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石油地质勘探及地震地质与城市地质灾害等,对促进学术上的繁荣与进步,对江苏的地质找矿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先后举办了4期全省国土资源青少年培训班;11期青少年地学夏令营,营地分别在南京、镇江、苏州、常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等,营员达3000多人,另有11批50余位营员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持续举办纪念4.22世界地球日活动,举办省科普周及全国科普周的相关科普讲座及科普咨询。多次被江苏省科协、中国地质学会评为“科普先进集体”。

多渠道举荐人才,近年来先后有12位同志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银锤奖”,有4位同志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中国科协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被国家教委、团中央、中国科协、国家体委、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有96位同志被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科协授予“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称号。

省地质学会还多次获得江苏省科协、中国地质学会评比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To Top
Baidu
map